我不想讓孩子一直吃藥啦!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
其實,在人的一生中尤其是年紀愈小愈容易罹患感冒,在接觸團體生活後大部分的孩子們一年平均感冒可達十~十二次,幾乎是每個月一次,有時會是輕微型感冒,症狀不明顯,有時會是比較嚴重的感冒,有就是伴隨著發燒及其他明顯徵狀,但隨著年齡的增加感冒次數就會漸少。這與得了感冒後,身體內產生的免疫力有關,所以一些老是抱怨小孩提早接觸團體生活而常患感冒的父母應該可以放心了!因為在正確用藥的原則下,越早進入團體生活,孩子越能提早產生自體免疫力,對孩子未來的健康是有幫助的,以下特地為您蒐集專家針對一般家長對於孩子感冒時會產生的疑慮所進行的解答,希望能對各位家長及相關幼教人員有所幫助:
孩子感冒了,可以不吃藥嗎?
感冒時要多喝開水、多休息是大家所熟知的。多喝開水可以減低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讓喉嚨與氣管舒服一些。多休息可以培養免疫力,讓感冒早一點好。吃藥的目的只是讓患者在感冒的過程中舒服一些罷了!並不能縮短病程。『早治療早好』與『早治療好免得傳給家人』都是不正確的觀念,所以不應該作過份的治療,如打針、打點滴、住院。所以一般來說感冒不見得一定要吃藥,但是吃藥的好處有二。其一是讓患者舒服些
且可以讓照顧者較好照顧(如果用藥得宜的話 ),其二是減少併發症的機會,因為感冒時,身體尤其是上呼吸道抵抗力減低,容易受細菌感染。常見的併發症如鼻竇炎、氣管炎、中耳炎等。事實上要不要讓孩子吃藥以下有幾個判斷標準:
1.帶孩子看醫生,問診過程真的很重要~
只要孩子有異狀最好還是帶孩子去看醫生,但要特別注意問診這部份,很多家長都會忽視問診的重要,而忽略醫師並不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也不是神仙,無法算出孩子的病程狀況發展,要知道許多疾病雖病況相同病程卻不同,若未從頭到尾仔細向醫師陳述孩子的病程發展狀況,容易誤導醫師判斷,導致醫師誤診機率增高,進而出現孩子老是吃藥吃不好的狀況發生,很多時候是因為吃錯藥,例如:過敏當作感冒醫…再加上照護者太依賴藥物,反覆一個月下來,反而讓小朋友的身體慢慢的跟著依賴藥物,甚而產生抗藥性,藥愈吃愈重,就像吸毒者越吸毒吃毒越重一樣。以下一定要告訴醫師幾件事:
(1)有病況出現的時間點,例如:何時開始有流鼻涕、咳嗽、發燒…等症狀。
(2)病程發展狀況,例如:本來是清鼻涕後來轉為濃鼻涕、吐出來的東西有痰且 吐完痰聲有減少、鼻涕是一直流不停還是只是某幾個時間點有流…。
(3)影響孩子睡眠、情緒、活動力…等時間點及病況,例如:孩子發燒度數及每隔 幾個小時會燒一次?燒到幾度時活動力就不好?有無夜咳狀況?
總之,問診過程中需要考慮的蠻多的,如:咳嗽緊不緊、痰多不多、什麼顏色的、會不會惡臭、喉嚨痛否、鼻涕的顏色、還有患者的工作、年齡大小、對藥過敏狀況…等。
2.首先先確定孩子的疾病是屬於哪一種?
『病毒性的疾病』沒有特效藥靠的全是小孩子自已本身的抵抗力,例如:感冒、手足口病(腸病毒)….等。這些病毒性疾病所用的藥全都只是緩解孩子不舒服感受,讓孩子情緒可以穩定,但對於治療並沒有太大功效,基本上這些疾病大約都會在三到七天就會自已好。
『細菌性的疾病』一定得服用藥物才會好,而且要配合醫生的用藥,醫生說吃幾天就一定要吃幾天並且配合回診,例如:鼻竇炎(流黃鼻水)、中耳炎、肺炎…等。所以小朋友只要咳嗽有痰且是黃色的就一定要吃藥且要吃一定的療程,因為通常這些藥都會含有抗生素。
總之,不論是哪種性質的疾病都得配合多服開水、多休息,當然一定要先給醫生診斷並且詢問孩子是屬於哪種疾病?不同疾病所衍生的照護方式及給藥內容都會有所差異,例如:腸胃型感冒與腸胃炎同樣都是又吐又拉,但照護方式及給藥都不一樣…,若不想讓孩子一直吃藥,建議直接詢問醫師是否沒症狀時就可以斷藥,不要自行斷藥。
3.照護過程絕對比吃藥還重要!
每種病況照護方式不同,例如:如果醫師診斷孩子有痰,一定要詢問醫師『痰』是集中在身體內哪一部分,『痰』集中在左肺部,左肺部就要多拍痰並搭配喝溫開水、減少吃甜食機會…,這些照護動作都比吃化痰藥來的優,也可以避免發生明明孩子感冒已經好了 一兩 個禮拜了,怎麼還會莫名發燒的現象(前次的病況僅是假性好轉)。
總之,遇上孩子有流鼻涕(濃或清)、咳嗽(有痰或無痰、是日咳還是夜咳)…等病況,每一樣照護方式都不同,一定要詳細詢問醫師該用甚麼方式正確照護孩子,讓孩子在病程中可以較為舒適,因篇幅關係下次有機會園長再與各位分享每種病況的正確照護方式。
感冒的原因和病程!
醫生是怎麼開感冒藥的?
既然知道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照理說醫生只要開一些藥把病毒殺死了,感冒也就好了!問題是,目前全世界還沒發現安全而可以殺死感冒病毒的藥。所以醫生實在拿那些感冒病毒沒辦法,只得讓它們愛怎麼作怪就怎麼作怪!也因此醫生只能就症狀著手,開藥使症狀減輕些,患者因而能夠舒服一點。為了達到目的,醫生先要問清楚了症狀,加上聽診的補助,以便對症下藥。偶而碰上一些搞不清楚的民眾, 不先詳述病情,只說:『我感冒了!包幾包藥來吃。』那真是不曉得怎麼下手,除非他願意吃綜合感冒藥!
吃綜合感冒藥好嗎?
常有民眾在門診問醫師:『你開的藥有副作用嗎?』其實,這可以說是外行人的問題,哪有藥沒副作用的?當我們打開藥品手冊來看,就可發現幾乎每一種藥都有它的副作用。就算我們認為最沒問題的維他命丸,如果使用不當的話都有它們的副作用。醫生開藥只不過是在好處與壞處之間衡量罷了!
感冒既然只能針對症狀下藥,那麼對一個感冒沒有咳嗽的人給含咳嗽成份的藥合理嗎?一個沒有流鼻水的人給流鼻水的藥合理嗎?這豈不算是給了毒品或者說是下錯藥。因為只有接受到副作用而沒有正作用嘛!事實上,綜合感冒藥可說是一網打盡的藥,有的還宣稱可治八種感冒症狀呢!試問:如果你的感冒症狀只有兩種的話,你願意使用那含有八種症狀成份的藥嗎?當然如果考慮方便性、省時或省錢的話則另當別論。
不少人都以為吃了感冒藥都會想睡覺。其實,醫生看感冒總會就患者的症狀與個人差異仔細斟酌考量的,沒有鼻子方面症狀的話,一定不會開那些含有鎮靜副作用的藥。就算是同樣鼻塞、流鼻水的兩個人,也會因為生活工作與接受意願的差異而給予不同份量、種類和使用方式的藥物。譬如說上班族、司機和學生,能夠讓他們上班、上課時精神不集中嗎?這時候在白天可開輕一點的或乾脆不給,晚上再加重一些。若不放心,建議可以再詢問一下醫師。
早點吃藥會早點好嗎?
大多數人都以為感冒早一點吃藥就會早一點好,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不論在用不用藥的狀況下,感冒通常開始時症狀輕微,二、三天後最為嚴重,然後漸漸恢復。從起初的症狀又無法預測往後的變化而先給藥,所以往往下一次再來的時候便是:『怎麼藥愈吃愈嚴重!』、『本來沒有咳嗽,藥吃了後反而咳嗽起來!』。
常有家長會要求多開幾天藥,甚至說開一個禮拜。這是相當不對的!感冒既然只能針對症狀給藥,照理說應該要天天換藥才是,因為症狀會變嘛!頭痛、發燒可能吃一天藥就好了,還要繼續吃同樣的藥嗎?喉嚨痛可能兩天就改善了,也該停藥了!所以頂多開三天藥是較合理的。
為什麼晚上睡覺時咳嗽得厲害?
感冒咳嗽常在晚上睡覺時惡化,尤其是小孩子,咳到嘔吐是屢被提及的。因為白天時小孩子可輕易吞入過多的鼻水,但在睡覺時鼻水倒流沉積,在喉嚨容易引發咳嗽。針對這種情形,側臥也許會有幫助,給流鼻水的藥比咳嗽藥來得恰當。其實咳嗽不只是因為以上原因,還得注意吃的東西,例如不要吃甜的(如此會增加痰的量更容易咳嗽)以及不要吹冷氣跟吹電風扇,不然會更咳嗽喔。
為什麼有人感冒超過一個月?
如何預防感冒?
一般人都以為『冷到』才會引起感冒,如:貪涼衣服穿得太少、小孩半夜踢被…等。其實不只如此,過度疲勞、心情鬱悶、熬夜都容易引發感冒。
感冒是很會傳染的,一個人有了感冒,時常全家人均會得到,而且很難避免。其實感冒患者大約在前三、四天具有傳染力,如果能夠在這 三、四天與家人隔離的話,也不失為避免傳染的好方法。也許有人會問:醫護人員或老師天天與感冒患者在一起,應該時常被傳染呢?其實不見得!若是在有對外窗戶的空間下(通風良好的室內),醫護人員及老師跟患者相處的時候,縱然患者咳嗽、打噴嚏,病毒也易被流動的空氣稀釋掉。不像家人共處在緊閉的室內,空氣不流通而且家人較常有手和手的接觸,導致感冒病毒在鼻涕中的濃度最高,易經手傳染,所以與患者接觸後馬上洗手也可避免被傳染。
總結
總而言之,感冒不需特別用藥即可自行痊癒,但是可以針對症狀治療以緩解不適。很少情況下感冒會合併細菌性感染,如:肺炎。正確而良好的居家支持性療法(包括水分增加、減少衣物、清除鼻涕)都能夠有效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感冒的預防方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也很簡單,只是大家要養成好習慣,方法包括健康飲食、充足睡眠、適當運動,全都能夠增強抵抗力。其次是要避免接觸感冒的病人(尤其是症狀不明顯,但已有能力傳染者)。再來是平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睛,以免病從口鼻進入呼吸道;當自己已經感冒時,則要記得打噴嚏時應該使用紙巾掩住口鼻。記得勤洗手,尤其身邊有感冒的人時。保持室內適當的溼度。
至於什麼時候需要找醫師看診呢?當有以下條件時,建議您要即 時諮詢 醫師,包括:
(1) 有合併細菌感染的可能症候時(如高燒40℃ 以上、畏寒顫抖、呼吸喘、濃痰或鼻涕、咳嗽持續7天以上。
(2)出現臉部壓痛或發熱…等疑似鼻竇炎症候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