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釋放情緒 孩子自然能恢復理性



 

 


「零體罰時代」,校園的管教挑戰的確艱鉅,其中制度面的改革、社會文化的遽變, 都不是 老師個人能著力的,所幸近年來許多體制內外的老師和民間團體,以高度的教育愛,透過重新定位老師的角色,發展新時代的管教策略和方法,的確掙脫了打罵教育的綑綁,走出一片新天地。 

不能打也不能罵之後,老師到底該如何管教和輔導頑皮難纏的孩子?是每位老師的高度挑戰。

「零體罰時代」,校園的管教挑戰的確艱鉅,其中制度面的改革、社會文化的遽變, 都不是 老師個人能著力的,所幸近年來許多體制內外的老師和民間團體,以高度的教育愛,透過重新定位老師的角色,發展新時代的管教策略和方法,的確掙脫了打罵教育的綑綁,走出一片新天地。

從北到南,台灣校園內的管教實驗已如火如荼展開:

宜蘭有一群中小學老師,透過溝通、諮商專 家陳怡安 教授倡導的「意識會談法」,長期以讀書會方式操練「有效對話」,先改變自己,並和觀念投契的老師互相支持,再應用這套「心法」和學生互動,目前有多位老師都在自己學校播撒「生命對話」的種子。

台中市「21世紀教育協會」是理念倡議的團體,從早期推動零體罰、「愛的校園」系列活動,到「親師生三贏」系列講座,引起廣泛迴響, 許多 老師、家長重新反思教育,也付諸改變的行動。

還有一位專職媽媽李志彬,決心擺脫自己「情緒無法控制、打罵完小孩又痛苦不已」的循環,尋遍各種心理諮商、教育方法,經多年摸索、實驗,終於脫胎換骨。她綜合各家精華和自己親身體會,編撰成一套《不打不罵怎麼辦?》教材,長年在坊間開課推廣, 許多 老師學了這套溝通方法後「從此不曾打過小孩」。

其他還包括北市開平餐飲學校校長夏惠汶在學校內推動的「老師心念轉變課程」、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的「愛你一輩子守護團」等等,綜合各家觀念、作法,可歸納出幾個共同原則:

管教守則.1:先處理情緒

「當我們在打罵孩子時是否想過,我是真的在幫助孩子,還是只是在發洩『孩子為什麼不聽我的話』的憤怒和挫折?」李志彬表示,如果自己的發洩大於對孩子的實質幫助,就應該要自我探討、面對自己的潛意識。

「情緒管理不佳的人,其實非常不適合當老師。」教小學30 年、目前退休轉往大學兼課的張麗華認為,老師是一種很獨特的工作,學生如一張白紙,老師每天與他們朝夕相處,影響力和殺傷力不可小看,老師情緒失控的一個動作或一句話,都可能影響學生一輩子。台北市長郝龍斌在「9巴掌事件」後受訪表示,他小學音樂課曾在唱〈西風的話〉後,不明就裡地被老師連甩6個巴掌,讓他幾十年來視唱歌為畏途。

除了老師要管好自己的情緒,當察覺學生有情緒時,也得先釋放孩子的情緒,孩子才可能理性思考、調整觀念。

李志彬在指出,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或師長若用責備、教訓、威脅,甚至批判、侮辱方式教小孩,長期下來導致孩子叛逆、頂嘴或畏縮沒自信;而用建議、稱讚或說大道理的方式,孩子不見得聽的進去,或者知道卻做不到。就算孩子採納大人的意見,無形中卻剝奪了孩子自我思考的機會。

她主張,「傾聽」是最好的釋放情緒策略。

午休時間,輔導室中聚集了各班級過動、情緒障礙等症狀的孩子,外聘老師正在進行諮商輔導,老師以《國王的新衣》的故事帶領孩子討論表達意見的方法。

「懂得傾聽,孩子自然願意把心中的話告訴你,孩子覺得被了解、接納,情緒會藉著『說』而釋放,父母師長繼續做聆聽的回應,更深層的情緒會被釋放出來。」李志彬說,在聆聽、回應的過程中,大人完全沒有出意見,孩子的情緒走了,理性恢復,最後自己會想出辦法來解決問題。

管教守則.2:對話、分享取代說教

情緒管理好、避免師生間擦槍走火,這固然是管教成功的第一步,但教育的目的畢竟在於「將學生帶入正軌」,若缺乏有效的輔導管教策略,仍是徒勞無功。

2010
年剛退休的宜蘭竹 林國小 老師宋慧慈表示,最好的輔導管教應是「用好的提問來啟動學生動腦思考」,這比一味訓斥、直接灌答案更重要。無奈目前 許多 老師對頂撞、說謊、打架等偏差行為的處理模式,還停留在「糾正」、「制止」,若覺得難以招架或需要暫時「隔離」送到訓導處時,通常也是罰站或訓斥一頓而已,孩子還是學不到什麼。

她以導正孩子說話「白目」的習慣為例,老師光責備不會發生作用;她會藉著童話《國王的新衣》的討論和孩子對話,引導孩子去想:如果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想「吐槽」又不希望傷害別人或被處罰的話,應該怎麼說?進而引發孩子思考:怎樣說「對事情有幫助的話」、「可以解決問題的話」,什麼是「風涼話」,什麼又是「放馬後砲的話」,還會以戲劇、遊戲等方式,把新的觀念內化到生活中。

一旦「打孩子」的方便法門被堵死,有心的老師自然會另闢蹊徑,各種方法也將應運而生。例如有些老師就以分享生活經驗、價值觀來取代過去的「說教」管教法。

管教守則.3:把孩子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以管教嚴格出名的台北市私立延平中學「數學名師」俞明村,幾年前為了處理自己和兒子間的衝突,參加全國家長聯盟「愛你一輩子」課程,才恍然大悟什麼是教育,開始看到兒子的優點,不再因成績不好而揮棍打兒子。連帶地,他對學生的態度也從以往的強勢管理變成亦師亦友,他經常和學生分享自己的「人生以幸福為目的」哲學,教導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追女朋友的秘訣,對數學考15分的同學,則放下數學老師的本位思考,反倒鼓勵他朝喜歡的歷史科精進。

上課規則若由孩子自訂和簽名同意,更能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管教守則.4:親師同一陣線

多位老師都表示,孩子的偏差行為往往反映出他們在家庭得不到愛、了解、肯定的空虛和不滿,老師若能補足這一塊,孩子知道還是有人關心、肯定他,就會卸下心防,其他問題就好處理了。

李志彬則建議,老師若無法付出太多時間,可以邀請一些具輔導技巧的愛心媽媽,每週一次來聆聽孩子心聲,通常不用一學期,就會發現孩子的轉變,而且是從內心轉變,比打罵教育的口服心不服事半功倍多了!

回到教育本質

「其實校園的體罰或管教失能問題只是表象,根結在於我們一直忽視教育的真正意義,」21世紀教育協會理事長倪顯光點出問題核心,若是老師都能體會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教育的目的絕不只是課業升學、常規訓練,而是要幫助孩子把他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有能力解決問題、面對未來,則所謂管教衝突其實是放錯了重心。

「而在變化快速的21世紀,孩子的核心關鍵能力是什麼?」她問,10~20年後學生長大,將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新工作、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面對目前無從逆料的世局變化,他們是否擁有積極心態並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是否已培養「應用創造」、「溝通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遠遠超過管教的範疇。

「管教」只是「教育」的入門第一關,有的老師在門外徘徊、迴避,有的老師跨不過門檻而重摔一跤,有的老師卻善用方法輕巧越過、終而登入教育的殿堂。勇於挑戰自我的老師們,盍興乎來!


《台灣光華雜誌》20111月號   / 李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幸福雙子媽 的頭像
    幸福雙子媽

    yivy666的部落格

    幸福雙子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