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          時間:100. 2. 9


l          維維310個月


 


    


從去年冬天(2010年),媽咪就發現維維的右臉頰有一個直徑約1公分 的橢圓型白點..很淡..其實不仔細看是不會發現的!原本以為是乾燥的關係(因為表面上看起來有點極輕微的脫皮).. 所以媽咪幫維維擦一些滋潤的乳液..但好像都沒有改善..再加上因為有一個同事的女兒臉上有白斑..聽說是免疫方面的疾病.. 越想越擔心..趁著放假較有空,趕緊帶維維去看醫生..才知道是白糠疹..


 


醫生說白糠疹是日曬造成的..因此需加強防曬工作..夏天出門須塗抹防曬乳液..並減少直接曝曬在太陽底下..而白糠疹大概要擦一陣子的藥..無法短時間消失..


 


     










 

 

白糠疹 良性皮膚病


【聯合報/林仲/林仲皮膚科診所院長】












白糠疹初起時,顏色為粉紅色,疹子上頭有脫屑。(圖片提供/林仲醫師)
在台灣,最常於小孩臉上長出白白一塊的皮膚病為白糠疹。白糠疹因其色白,以及病灶上有細碎似麥麩或米糠的皮屑而得名。


白糠疹是一種良性、原因不明的皮膚病,容易見於3至16歲的小孩,最常長於臉上,不過也可以發生在脖子、手臂與身上。民間相傳白糠疹是因為沾了粉筆灰而發生的,這種說法沒什麼根據。


白糠疹剛長出時,為一塊稍微突出於皮膚表面的粉紅色斑,上頭可見細細的皮屑。然後粉紅色逐漸消退,病灶轉變成白色的脫屑斑,此時最合乎「白糠疹」的定義。最後病灶變平,脫屑消失,留下一塊白白的斑。當白糠疹的病灶轉為白色時,可能會暫時影響小孩的外觀,但是台灣的父母常常很緊張,擔心小孩的膚色回不來。












白斑的顏色有如白紙般的白,與周圍正常皮膚的界限分明。(圖片提供/林仲醫師)
其實父母怕的是小孩長白斑,一談起皮膚變白的疾病,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白斑。白斑的特徵為皮膚表皮的色素細胞於皮膚變白處消失了,對病人的外貌與心理的殺傷力非常大,且治療不易。但白糠疹與白斑完全不相干,白糠疹的色素細胞仍在,所以父母不必憂慮,耐心地等候幾個月,小孩罹病地方的膚色最後均能恢復正常。


那如何區分白糠疹與白斑呢?白斑的顏色有如白紙那麼白,上頭沒有脫屑,與周圍正常皮膚的界限黑白分明。相對於白斑,白糠疹的顏色沒那麼白,與周圍皮膚的界限模糊。


除了白糠疹與白斑,會在臉上長出白色斑的常見皮膚病還有汗斑。汗斑為皮膚感染黴菌的疾病,可在臉、頸子、身體與四肢的皮膚上長出淡紅色至棕色的斑點,這些斑點於曬太陽後會變成白色。汗斑長於臉上時,病灶特徵頗似白糠疹,但與白糠疹不同處為病灶較白糠疹小,且群聚出現。


由於白糠疹罕見於成年人,可知白糠疹在小孩大了以後會自己好,所以不太需要治療。但白糠疹往往因皮膚乾燥而惡化,於是白糠疹在冬天常會看起來更厲害,此時可擦保養品舒緩之。


曬太陽會使正常的皮膚變黑,可是長白糠疹的地方卻不會,故白糠疹也常在夏天看起來更明顯及更多。些都是無足掛懷的事,醫師最重要的是安父母的心,讓父母瞭解此病不是白斑,預後良好,雖然皮膚的疹子可能此起彼落,候其自癒即可。


白糠疹是不是長「癬」呢?古人對疾病認知有限,常有一個病名包含多種疾病的情況發生,「癬」就是一個例子。如皮膚病像牛頸子的皮,又厚又堅韌時,古人稱為「牛皮癬」;皮膚病的外形圓圓的似銅錢時,古人稱為「金錢癬」;又如古人稱小孩於哺乳期間發生的皮膚病為「奶癬」,古人也稱頑固難醫的皮膚病為「頑癬」。


由上可知古代中醫文獻的「癬」涵蓋許多完全不同的皮膚病,但西醫卻借用「癬」來稱呼黴菌感染性皮膚病,把一個廣義的病名局限於狹隘的範圍,這是一個大錯。如臺灣閩客族群均把白糠疹稱為「白癬」,此病名可能讓父母誤以為白糠疹乃黴菌感染,給孩子擦抗黴菌的藥物,萬一擦到的是含碘酒、水楊酸的刺激性藥物時,小孩就慘了。


【2008/04/18 聯合報】

 






“我的孩子臉上白白的,是不是長癬?是不是在學校沾到粉筆灰?還是臉沒洗乾淨?”
“會不會傳染?會不會擴大?膚色會恢復正常嗎?”
因為皮膚會出現一塊一塊白白的斑,且常在小孩子的臉上,所以夏天門診常可遇到家長帶著小孩,緊張焦急的來詢問我。


白糠疹是一種不痛不癢,原因不明的濕疹,可能與日曬及冷風有關,容易見於3到16歲的小孩,尤其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身上,一般最常長於臉上,但也可以發生在身上及四肢,民間相傳是由於沾了粉筆灰而發生的,很可能是因為白糠疹的皮屑看起來像粉筆灰,故有這種奇怪的說法由於成年人很少看到這個病,所以等小孩子長大以後會自己好,父母親不必擔心,它在閩南話被稱做”白癬”,其實,它並不是癬,所以不會傳染,同時也不是白斑,所以皮膚最後會恢復正常顏色。


“白糠疹”的由來,主要是就其外貌來命名,是指皮膚因脫色而呈現白色的斑塊,上面覆有細小的脫屑而命名之。一般人大概都只是觀察到白色的脫色斑,而無法和白斑、汗斑或炎症後色素脫失做區分。不過由於這幾種病的治療方法,南轅北轍,所以要找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確定診斷。如果遇到一些較難區分的狀況,可以刮些皮屑放在玻片上,加上一滴氫氧化鉀溶液在顯微鏡下檢查,一但找到汗斑的黴菌,便可確定為汗斑,所以看皮膚科醫生時不用刻意去洗臉或洗澡,把皮屑洗掉,造成診斷上的困難。


由於夏季時曬太陽會使皮膚變黑,但長白色糠疹的地方卻不會,所以看起來會更明顯及更多,而冬天因皮膚乾燥,白色糠疹會有比較厲害的脫屑,要擦一些潤膚乳劑,來改善舒緩落屑,如果有發紅的現象,則可以給予適當的藥膏治療,一般不會留下疤痕,日常生活上只要減少日曬即可。


汗斑是一種黴菌感染,好發於容易流汗的學童及青少年,在頸子、身體與四肢的皮膚上長出淡紅色至棕色的斑點,這些斑點在曬太陽後會變成白色,使病人看起來五花斑駁,所以汗斑又名“變色糠疹”或“花斑癬”,常給病人帶來外觀上的困擾。


治療上以外用水揚酸溶液,imidazole衍生物,2.5%seleniumsulfide,zincpyrithione,或口服ketoconazole,itraconazole為主。


汗斑可能傳染,個人及家庭成員都應注意個人衛生,流汗儘早清洗或擦乾,因其比較頑固,且每年夏天常復發,這種復發情形與體質有關。


白斑,閩南語俗稱“白瘹”,則是皮膚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數目不定,界線分明的白色斑塊,如長於黃種人,對病人之外貌常造成心理上很大的影響,尤其白斑治療不易,且常會往外擴張,越來越大塊。至於病因仍不明,有研究顯示可能與自體免疫機轉(白斑常伴隨惡性貧血,糖尿病,甲狀腺等自體免疫疾病發生),遺傳,黑色素細胞自我破壞有關;也因原因不明,所以治療上也很困難。治療以局部塗抹類固醇,照窄波紫外線B光(311nm),局部或口服PUVA法,小塊表皮移植法,先行培養自體表皮細胞再行移值法,脫色法為主。但不是每一個病人對任何一種治療都有效,所以病人應與醫師密切配合,耐心第找出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以早日痊癒。


台灣因天氣溼熱,所以汗班長到臉上的病人並不罕見,大人與小孩都有,但以小孩居多,由於治療方式不同,所以長在臉上的汗斑需與白糠疹,白斑,炎症後色素脫失仔細辨別,但因為外觀上都呈現白色的班塊,有時在臨床上很難區分。


http://www.p-skin.com.tw/procedure.php?id=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幸福雙子媽 的頭像
    幸福雙子媽

    yivy666的部落格

    幸福雙子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